酸 洗 技 術 規 程
張家港萬達鋼板有限公司
二 零 零 四 年 八 月
目 錄
酸洗機組
一、 概要
1、 目的
2、 主要工藝參數
3、 消耗指標
二、 工藝說明
1、 機組特點
2、 工藝流程
3、 原料要求
4、 生產計劃編制
三、 工藝規范
1、 開卷溫度
2、 原料準備
3、 矯直機工藝制度
4、 酸洗工藝制度
5、 漂洗工藝制度
6、 圓盤剪工藝制度
四、 質量控制
1、 質量要求
2、 缺陷產生原因及消除措施
一、 概要
1、 目的
1.1) 除去熱軋帶鋼表面的氧化鐵皮和其它嚴重缺陷;
1.2) 改善帶鋼表面質量;
1.3) 切除質量不合格的帶頭帶尾;
1.4) 對熱軋帶鋼實施切邊,得到邊部質量好且寬度一定的酸洗卷。
2、 主要工藝參數
2.1) 產品規格
入口 | 出口 |
帶鋼厚度:1.5~4.0mm | 帶鋼厚度:1.5~4.0mm |
帶鋼寬度:830~1280mm | 帶鋼寬度:800~1250mm |
鋼卷重量:10~24t | 鋼卷重量:10~24t |
鋼卷內徑:Ф760+10-20mm,Ф610+10-20mm | 鋼卷內徑:508+0-5mm |
鋼卷外徑:φ1000mm~φ2150mm | 鋼卷外徑:φ1000mm~φ2150mm |
2.2) 主要工藝參數
2.2.1) 機組型式:臥式、淺槽、紊流、推拉式鹽酸酸洗機組;
2.2.2) 機組能力:426314t熱軋帶鋼/年,400000t酸洗卷/年;
2.2.3) 機組速度:
2.3.1) 入口段
穿帶速度:15m/min;
爬行速度:~10m/min;
甩尾速度60m/min;
開卷速度:Max120m/min;
2.3.2) 工藝段
穿帶速度:10~120m/min可調;
爬行速度:~10m/min;
甩尾速度:60m/min;
工藝速度:Max120m/min
2.3.3) 出口段
穿帶速度:15m/min可調;
甩尾速度:60m/min;
工藝速度:Max120m/min;
2.2.4) 活套坑有效儲量
活套坑:有效儲量20m;
2.2.5) 酸洗槽長度:12.5×4=50m;
2.2.6) 酸液介質及濃度:
介質:鹽酸;
總酸值190~215g/l;
2.2.7) 酸液溫度:65~80℃;
2.2.8) 酸洗鐵損:約0.5%
2.2.9) 酸洗時間:25s
2.2.10) 廢酸液濃度:
含全Fe:80~127g/l;
含游離HCl:50~85g/l。
2.2.11) 機組工作時間
維護及意外停機時間:2260h/y
可利用時間:6500h/y
機組日歷作業率:74.2%
平均小時產量:65.6t原料/h。
3、 消耗指標
能源介質名稱 | 介質條件 | 平均消耗供給量 |
電 | AC,50Hz,380V | 約1700KW |
鹽酸 | 30~33%濃鹽酸 | 2~3kg/t鋼 |
蒸汽 | 0.3~0.5Mpa,135~150℃ | 4000l/h |
去離子水 | 利用冷凝水時 | 1800l/h |
壓縮空氣 | 16.6Nm3/m | |
循環水 | 130 m3/h |
二、 工藝說明
1、 機組特點
1.1) 機組采用淺槽鹽酸酸洗,酸槽串列布置,酸液外循環加熱;
1.2) 機組設有九輥矯直機,用于校正鋼帶板形;
1.3) 清洗段為五級串級布置,系統是自動控制的,需要清洗水量少,當停機超過一定的時間,清洗水便停止供應;
1.4) 烘干機帶有帶鋼邊部空氣吹掃,干燥效果更好;
1.5) 機組設有切角剪,酸洗槽內穿帶方便,且速度快;
1.6) 機組設有切頭、切尾剪及圓盤切邊剪。
2、 工藝流程
3、 原料要求
3.1) 規格:
帶鋼厚度:1.5~4.0mm
帶鋼寬度:830~1280mm
鋼卷重量:10~24t
鋼卷內徑:Ф760+10-20mm
Ф610+10-20mm
鋼卷外徑:φ1000mm~φ2150mm
3.2) 技術要求:
鋼的牌號及化學成分、熱軋鋼卷尺寸、外形及其允許偏差、重量、性能、表面質量應符合《張家港萬達鋼板有限公司冷軋原料技術條件》的規定。
4、 生產計劃編制
4.1) 帶鋼寬度:原則上從寬到窄。
4.2) 帶鋼厚度:原則上厚度相同的帶鋼,安排在同一計劃集中生產。
4.3) 帶鋼強度:強度組別不同的帶鋼,應將強度sb≤400N/mm2的帶鋼編入一組計劃;將sb>400N/mm2的帶鋼與機組協商編制特殊作業計劃。
4.4) 剪邊帶鋼和不剪邊帶鋼應分別集中生產。
三、 工藝規范
1、 開卷溫度
開卷溫度是指上酸洗機組開卷機的熱軋卷的溫度,要求≤50℃。
2、 原料準備
2.1) 上酸洗機組的熱軋卷的質量必須符合《張家港萬達鋼板有限公司冷軋原料技術條件》的規定;
2.2) 鋼卷在上入到開卷機前,要認真檢查其質量情況,以便根據情況及時處理或者吊走離線處理;
2.3) 原則上將帶頭有缺陷部位(包括熱軋標簽)切干凈,剪切量一般控制在4~6m,并盡量矯直帶頭。
3、 矯直機工藝制度
4、 酸洗工藝制度
4.1) 酸洗槽:4個,長度約12.5×4=50m;
4.2) 最短酸洗時間:約22s;
4.3) 酸洗槽酸液濃度和溫度:
槽號 | ∑HCL(g/l) | TFe(g/l) | 游離HCL(g/l) | 溫度(℃) |
1# | 190~215 | 80~127 | 50~85 | 65~80 |
2# | 190~215 | 77~120 | 60~90 | 65~80 |
3# | 190~215 | 77~120 | 60~90 | 65~80 |
4# | 190~215 | 20~57 | 140~165 | 65~80 |
工藝段停車超過30分鐘,應將酸液排入循環罐。
1#酸槽的鐵離子濃度設定為80~127g/l,如高于127g/l時,則需連續從再生酸罐中補充新酸進入4#循環罐;反之,如低于80g/l,則減小進酸量,以達到控制酸液濃度的目的。
4.4) 酸洗工藝段速度、規格之間的匹配關系:
厚度規格(mm) | 工藝段速度max.(m/min) |
1.50~2.30 | 120 |
2.50~2.75 | 110 |
3.00~3.25 | 100 |
3.50~4.00 | 90 |
4.4.1) 在酸液濃度、酸液溫度、流量穩定控制在規定工藝范圍之內的基礎上,考慮酸洗表面質量、生產節奏,可根據帶鋼厚度規格,調整工藝段速度。對于工藝參數控制偏低、寬料以及難洗鋼種生產可以適當降低5~10m/min。
4.4.2) 當設備功能狀況發生變化時,工藝段速度執行對應技術質量通知之調整規定。
4.5) 緩蝕劑的添加
4.5.1) 緩蝕劑的正常添加
4.5.1.1) 加入量:
配制酸液時,一次性加入緩蝕劑540Kg,按配酸罐60m3計算,緩蝕劑濃度約為0.9%;
4.5.1.2) 加入方式
在配制酸液的同時,用泵將緩蝕劑抽入到配酸罐內。
4.5.2) 緩蝕劑在特殊化情況下的添加
當酸洗Q195、Q215、Q235及低合金鋼時,在配制酸液的時候,一次性加入緩蝕劑600Kg,按配酸罐60m3計算,緩蝕劑濃度約為1.0%。
5、 水噴淋工藝制度
5級串連水噴淋槽,沖洗水與帶鋼運行方向反向溢流,每級槽串級循環沖洗帶鋼上、下表面。漂洗效果取決于漂洗水質、漂洗水用量、溫度以及擠干輥效果。
5#噴淋段水溫控制范圍為:60~80℃;對應CL-含量要求≤2g/l以下,且電導率小于25μs/cm,如果高于此值,則表明石墨換熱器出現裂紋而漏酸,此時,應立即停止石墨換熱器冷凝水,改用脫鹽水。
6、 圓盤剪工藝制度
6.1) 剪刃調節:
理論上,為獲得最佳剪切效果,必須對每種厚度規格的帶鋼的剪刃間隙和重疊量進行調整。但為了操作方便,通常按下表進行調整:
帶厚(mm) | 重疊量(mm) | 水平間隙(mm) |
2.0~2.5 | -0.20~-0.10 | +0.25~+0.30 |
2.6~3.0 | -0.10~0 | +0.30~+0.40 |
3.1~3.5 | 0~+0.20 | +0.40~+0.45 |
3.6~4.0 | +0.20~+0.25 | +0.45~+0.50 |
備注:1﹑對于材質較軟的微碳、低碳鋼,適當減小水平間隙、增加重疊量。 2﹑新剪刃因受熱變化,水平間隙要增大約0.05mm。 |
6.2) 剪刃研磨:
研磨剪刃時,主要磨其側面,適當重磨以保證剪刃壽命和正常使用。研磨時應保證下列公差:
外徑(mm) | 0~-0.025 |
內徑(mm) | +0.025~0 |
厚度(mm) | ±0.005 |
平行度(mm) | 0.01 |
平直度(mm) | 0.01 |
表面粗糙度(um) | 0.80 |
為保證圓盤剪的鋼度,剪刃厚度不得小于15mm(新剪刃厚度為25mm)。必要時,為平衡間隙,可兩片剪刃疊裝在一起,這樣可磨到小于15mm,但小于10mm報廢。
6.3) 剪切面:
一般剪切區與斷裂區之比約為1:2,切面應無大的倒角,否則,間隙過大,斷裂區不均勻;只允許有極少量的剪切毛刺。
6.4) 剪刃裝入:
剪刃裝入前應徹底清理剪刃軸,以保證剪刃位置準確,裝入公差0~+1mm;
剪切余量:鋼帶每邊不小于10mm,最大不超過30mm,兩邊共約20~60mm;
剪邊寬度公差:0~+1mm。
6.5) 圓盤剪使用及存放:
一般備用80~100片剪刃,即每次磨削30片,備用30片,使用30片。為防止其邊部損壞,剪刃放置在封閉式木架上,運送時采用專用木箱,剪刃在箱中處于垂直狀態,且避免剪刃的相互接觸。為防止剪刃生銹,其表面應涂油。
6.6) 帶鋼導入:
帶鋼導入時,必須使其在剪刃中左右放平,不能有瓢曲,特別是剪刃區帶鋼應通過導板壓板十分緊湊地沿剪刃外邊導入。
四、 質量控制
1、 質量要求
1.1、 表面質量:
1.1.1 酸洗后帶鋼上下表面不允許有過洗或欠洗(頭尾5m除外);
1.1.2 帶鋼上下表面不允許出現嚴重的擦傷、劃傷、壓印,即帶鋼上下表面的擦傷、劃傷、壓印深度不得超過帶鋼厚度公差之半;
1.1.3 帶鋼表面不允許有銹蝕;
1.1.4 帶鋼表面不允許有結疤、夾雜、折疊、氧化鐵皮壓入等原料帶來的缺陷。
1.2、 邊部質量:
1.2.1 剪切后帶鋼寬度公差為:0~+1mm;
1.2.2 帶鋼必須邊部平直,切邊干凈,不允許有破口、邊絲、毛刺、多肉、掉肉以及大于90°的折邊。
1.2.3 不允許有原料帶來的窩邊、破邊等缺陷。
1.3、 卷取質量:
1.3.1 鋼卷邊部必須卷齊,鋼卷5圈之間的跑偏量≤6mm,最大跑偏量≤±15mm。
1.3.2 卷取后鋼卷塔型高度不大于30mmm。
1.4、 其它要求:
1.4.1 帶鋼規格:
厚度:1.0~4.0mm
寬度:800~1250mm
鋼卷內徑:Ф760+10-20mm, Ф610+10-20mm
鋼卷外徑:φ1000mm~φ2150mm
卷重:最大24.0t
1.4.2 帶鋼浪形、瓢曲≤20mm/m。
1.4.3 帶鋼表面可以涂油或不涂油,但涂油要均勻。
1.4.4 鋼卷必須用捆帶扎緊,捆1條捆帶。不允許有松卷、塌卷、內圈脫落、嚴重翹曲等缺陷。
1.4.5 酸洗原料缺陷必須注明位置、長度和類型,其誤差≤±3m。
1.4.6 鋼卷內外圈必須注明卷號,外圈加寫鋼種、重量、規格、班別、生產日期及去向。
2、 缺陷產生原因及消除措施
缺陷產生原因及消除措施
缺陷名稱 | 產生原因 | 解決措施 |
欠酸洗 | 酸洗工藝制度不合理,酸液濃度不合適,溫度偏低,酸洗時間過短(酸洗速度過快) | 調整工藝制度,如增加酸液濃度,提高酸液溫度,延長酸洗時間,調整張力等方法 |
過酸洗 | 因機組出現故障停機處理時間較長,造成帶鋼在酸液中長時間浸泡 | 協調機組各部分的工作,若出現故障需長時間處理,應按規定及時將酸放到貯罐中,盡量避免帶鋼在酸液中長時間停留 |
銹蝕 | 帶鋼表面經沖洗后仍有少量殘酸,使其迅速生銹;帶鋼表面沒有完全烘干 | 加強對沖洗段設備的檢修與維護,定期清理水槽 |
毛刺 | 圓盤剪剪刃崩了 | 及時更換圓盤剪 |
附:
張家港萬達鋼板有限公司冷軋用
熱軋鋼卷技術條件
1.主題內容與使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冷軋用熱軋鋼卷尺寸、外形、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包裝、標志和質量證明書。
本標準適用于供張家港萬達鋼板有限公司冷軋用熱軋鋼卷。
2.引用標準
GB222 鋼的化學分析用試樣取樣法及成品化學成分允許偏差
GB223 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GB228 金屬拉伸試驗方法
GB709 熱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GB710 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和鋼帶
GB711 優質碳素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
GB912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和鋼帶
GB3274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
3.規格、重量、外形及尺寸允許偏差
3.1鋼卷規格
鋼卷厚度1.50mm-4.00mm,鋼卷寬度830mm-1280mm。
3.2鋼卷重量
每卷鋼卷重量不大于24噸、不小于10.0噸。
3.3尺寸允許偏差
3.3.1鋼卷不切邊,寬度允許偏差為+0~+10mm(不允許有負偏差),其寬度不應跳躍式突變。
3.3.2鋼卷的厚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單位:mm)
公稱厚度(mm) | 厚度允許偏差(mm) | |
800≤寬度≤1000 | 1000<寬度≤1280 | |
1.50≤t≤1.80 | ±0.14 | ±0.14 |
1.80<t≤2.00 | ±0.15 | ±0.16 |
2.00<t≤2.20 | ±0.16 | ±0.17 |
2.20<t≤2.50 | ±0.17 | ±0.18 |
2.50<t≤3.00 | ±0.18 | ±0.19 |
3.3.3鋼卷的凸度(同截面厚度差)
鋼卷的凸度應盡量均勻,以鋼卷中心線對稱分布,在中心點測得的厚度與在距離兩縱向邊40mm處測得的厚度的差值<0.10mm。
3.3.4同一鋼卷厚度差
與一縱邊等距離測量的同一鋼卷內的厚度差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單位:mm)
公稱厚度 | 同一鋼卷厚度差 |
1.60≤t≤1.80 | ≤0.15 |
1.80<t≤2.00 | ≤0.17 |
2.00<t≤2.20 | ≤0.18 |
2.20<t≤2.50 | ≤0.19 |
2.50<t≤3.00 | ≤0.20 |
3.4外形
3.4.1鋼卷的波浪度不大于2%(波浪度=H/L×100%,式中H--波浪高,L--波浪長)
3.4.2鋼卷的鐮刀彎:任意1000mm長度上不大于3mm。
3.4.3鋼卷的內徑Ф760+5-20mm或Ф610+5-20mm,外徑Ф1200~1850mm。
3.4.4鋼帶邊部不得有大于寬度偏差之半的邊裂(兩邊裂紋對稱時,則兩裂紋長度之和不得大于寬度偏差之半),邊裂每卷不得超過三處,鋼卷不允許有舌頭魚尾(當必須存在舌頭魚尾時,其舌頭和魚尾部分不計算重量)。
3.4.5鋼卷外圈頭部不允許有甩尾造成的軋破,內圈不得有內翻,不允許有松卷。
3.4.6塔形:塔形主要是熱軋鋼帶在卷取時發生跑偏所致。對于公稱寬度小于或等于1000mm的熱卷,塔形不得超過25mm;對于公稱寬度大于1000mm的熱卷,塔形不得超過40mm。
3.4.7折邊:折邊主要是由于熱軋帶鋼在卷取時發生跑偏造成溢出邊,在運輸或吊運過程中產生折邊;其鋼卷的折邊不得大于45度。
3.4.8扁卷:一般是由于鋼卷在倉庫中兩層或三層堆放時被壓扁,這種缺陷多數發生在2.5mm以下的鋼卷;扁卷的內徑不得小于745mm。
3.4.9散卷:由于打捆未打好或捆帶質量差造成捆帶斷裂經吊運后造成;鋼卷散卷不得大于二圈。
3.4.10分層:一般是由于化學成份的嚴重偏析,鋼錠或連鑄坯中有集中的夾雜物,鋼錠或連鑄坯內的氣泡和氣囊在軋制中未焊合或焊合不良或有較粗的帶狀夾渣以及軋板坯時縮孔未切盡;鋼卷不允許有分層缺陷。
3.4.11結疤:鋼板表面有不規則的“舌狀 ”、“魚鱗狀 ”或“條狀 ”結疤,一種與鋼板本體相連結混為一體的封閉式結疤,另一種與鋼板的本體不相連但粘合在板面上易于脫落的開放式結疤,魚鱗狀結疤是大量細小的疤皮使表面呈現不規則的有片狀的分裂,結疤條是平行于軋制方向的縱向條紋,其長度與寬度相比是很長的,它們可以是很明顯的寬的開裂,也可以是很不明顯的窄的條紋,它的產生原因是非金屬夾雜、金屬夾雜物和氧化鐵等,為此,鋼卷不允許有結疤。
3.4.12氧化鐵皮軋入:熱軋板面上有條狀的條紋,呈黑色,一般是熱軋時高壓水噴嘴堵塞,氧化鐵皮等未吹洗干凈而被軋入鋼基,酸洗無法洗凈;為此,鋼卷不允許有氧化鐵皮壓入缺陷。
4.技術要求
4.1鋼卷的化學成分和機械性能
冷軋用鋼卷的化學成分應符合表3的規定。亦可采用其他牌號的鋼卷,其化學成分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表3
牌號/項目 | 碳素結構鋼 | 優質碳素結構鋼 | 低合金結構鋼 | |||
Q195 | Q215 | St12、St13、St14、SPCC、 SPCD、SPCE、08AL | 16Mn | 09CuPRe | ||
化學成分 | C | 0.06/0.12 | 0.09/0.15 | ≤0.12 | 0.12/0.20 | ≤0.12 |
Si | 0.12/0.30 | 0.12/0.30 | -- | 0.12/0.20 | 0.17/0.37 | |
Mn | 0.25/0.5 | 0.25/0.55 | ≤0.50 | 1.20/1.60 | 0.25/0.60 | |
P | ≤0.045 | ≤0.045 | ≤0.025 | ≤0.045 | 0.07/0.12 | |
S | ≤0.050 | ≤0.045 | ≤0.025 | ≤0.045 | ≤0.040 | |
ALS | -- | -- | ≤0.05 | -- | -- | |
Gr | ≤0.30 | ≤0.30 | ≤0.015 | -- | -- | |
Ni | ≤0.30 | ≤0.30 | ≤0.015 | -- | -- | |
Cu | ≤0.30 | ≤0.30 | ≤0.015 | -- | 0.25/0.40 | |
Re | -- | -- | -- | 加入量0.15 | ||
Sn | -- | -- | ≤0.05 | -- | -- | |
性能Mpa | δs | ≥195 | ≥215 | -- | ≥345 | ≥295 |
δb | 315/430 | 335/450 | 275/400 | 510/660 | ≥430 |
4.2表面質量
4.2.1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鋼卷的表面質量
4.2.1.1鋼帶的表面不允許有裂紋、結疤、折疊、氣泡和夾雜,鋼帶不得有分層。
4.2.1.2鋼帶的表面允許有深度和高度不大于厚度公差之半的折印、麻點、劃傷、小拉痕、壓痕以及氧化鐵皮脫落所造成的表面粗糙等局部缺陷。
對表面的薄層氧化鐵皮、輕微鐵銹和污跡等不影響表面檢查的局部缺陷亦允許存在。
4.2.1.3鋼帶表面的局部缺陷,允許用修磨方法清除,但清除深度不得大于鋼帶厚度公差之半。
4.2.1.4因軋制而產生的邊緣裂口及其它缺陷,其橫向深度不得超過鋼帶寬度偏差之半(兩邊裂紋對稱時,則兩裂紋長度之和不得大于寬度偏差之半),并且不得使鋼帶小于公稱寬度。
4.2.2優質碳素結構鋼鋼卷的表面質量
4.2.2.1鋼帶的表面不允許有裂紋、結疤、氣泡、拉裂和夾雜,鋼帶不得有分層。
4.2.2.2鋼帶表面的局部缺陷應用修磨方法清除,清理處應平緩無棱角,且清除深度不得大于鋼帶厚度公差之半。
4.2.2.3鋼帶的表面質量應符合表4的規定 表4
類別 | 表面質量 |
優質碳素結構鋼帶表面 | 1、 正面允許存在厚度公差一半范圍內的下列缺陷: 輕微麻點、細小拉裂、輕微劃痕及輕微軋輥輥??; 2、 反面允許存在厚度公差范圍內的下列缺陷: 輕微麻點及局部麻點、細小拉裂、輕微劃痕、輕微軋輥輥印 及細小氣泡。 兩面允許有局部的藍色氧化色。 |
4.2.2.4鋼帶邊緣裂口和其它缺陷在寬度方向的深度不得多于寬度允許偏差的一半,并且不得使鋼帶小于公稱寬度。
5.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5.1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尺寸的熱軋鋼卷為一批。
5.2每批鋼卷的取樣數量、取樣部位及試驗方法應符合表5的規定。 表5
檢驗項目 | 檢驗批次 | 取樣部位 | 試驗方法 |
化學成分 (熔煉分析) | 一個/批 | GB/T222-1984 | GB/T223 |
拉力試驗 | 一個/卷 | GB/T2975-1998 | GB/T228 |
尺寸及外形 | 一個/卷 | 距尾部≥10M | 千分尺/卡尺/米尺 |
表面質量 | 一個/卷 | 距尾部≥10M | 目視 |
5.3尺寸測量
鋼卷厚度在距邊緣≥40mm處測量。
6.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
6.1包裝
鋼卷應成卷供貨,并打捆,每捆圓周方向上捆1~2條捆帶,徑向方向不少于4條捆帶,保證鋼卷在運輸過程中不散卷。
6.2標志
6.2.1鋼卷的標記應清楚
6.2.2鋼卷應標明熱軋卷號和規格。
6.3質量證明書
每批鋼卷應附上質量證明書,質量證明書上應有證明書編號、產品名稱、標準號、供方名稱(或廠標)、鋼的牌號、卷號、規格尺寸、卷重、化學成份、機
7.其它未規定的項目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